王甫律师_我辩护

天使之死的司法隐喻

 
剧照:约翰.科菲
   
    美国电影《绿里奇迹》里,关押在州立冷山监狱死囚区等待被送上电椅处决的黑人约翰.科菲,无论如何令人难以相信,他会像案卷里写的那样:奸杀了一对双胞胎姐妹。他高大笨拙,如孩童般质朴无邪,善良澄澈。刚进死囚区,他便请求狱监长保罗晚上不要关灯,因为他怕黑;他用神奇的魔力治愈了保罗的膀胱炎,又让死囚戴尔那只被狱警佩西踩死的宠物老鼠“金格先生”起死回生,他还救回了濒临死亡的监狱长夫人的生命……狱监长保罗对判科菲奸杀女孩的事实充满怀疑,曾暗中调查,但一无所获。直至有一天,科菲握住保罗的手,将自己一部分超能力传给保罗并让他看见,死囚区另一名囚犯沃顿才是奸杀双胞胎姐妹的真凶,小女孩死后,科菲曾试图挽救她们的生命但失败了,被人们发现时,科菲正双手抱着双胞胎姐妹血迹斑斑的尸体嚎啕大哭……

    州长夫人的侄子狱警佩西一贯虚张声势,残忍暴戾。他不仅经常殴打囚犯,甚至在戴尔被带上电椅执行死刑时,故意把没有浸盐水的干海绵(盐水可提高导电率)垫在戴尔头顶导电,使戴尔被电死的过程惨不忍睹。死囚沃顿以杀人为乐,即使被关进死囚区,也总是寻找各种机会袭击狱警。科菲用超能力使佩西精神错乱,拔枪杀死了沃顿,佩西也自此被送进精神病医院。电影里,罪恶的灵魂大多被救赎,正义都几乎得以伸张,唯独天使般的科菲,最终被执行死刑。

    改编自史蒂芬.金同名小说的影片《绿里奇迹》,通过把镜头对准约翰.科菲这位基督式人物,折射出人类普遍面临的道德困境。影片对人类生命意义和价值取向进行反思的同时,死刑作为刑罚的意义和司法无法禁绝冤狱的窘境被一并审视。

    从远古时起,死刑作为最严厉的惩罚方式,始终存在于历史的长河中并伴随人类社会至今,中间历经残暴血腥令人毛骨悚然又花样百出的演化阶段。我国古代的凌迟,以零刀剐割至死,甚至有统治者规定,凌迟处死一个人要剐上3357刀,而每刀割下的肉片只能有指甲片大小。中美洲、拉丁美洲、非洲和欧洲曾流行用动物行刑。除了用狮、虎等巨兽撕咬执行死刑外,法国、荷兰和英国,甚至有过一种死刑方法:脱光囚犯的衣服,肚子上放置笼子或锅,里边扣上鼠类,用加热或惊吓驱赶这些啮齿类小动物拼命逃窜,它们会咬开囚犯的肚子钻入内脏……

    随着人类社会逐渐走向政治文明,越来越多的国家废止了死刑,存在死刑的国家也在逐步减少死刑的适用,并采取尽可能人道的方法执行死刑,减轻囚犯走向死亡时的痛苦。
美国纽约州1889年首次采用电椅对一名死囚执行死刑。值得一提的是,发明家爱迪生对电椅的使用和推广“功不可没”。他为了推广自己的直流电应用,从道义上打击交流电竞争对手,以电椅使用交流电可使死囚迅速无痛死亡为由,在立法委员会面前进行了积极的试验和游说,之后,电椅迅速普及并主导美国死刑执行史一百多年,但因为使用电椅处死的囚犯总会留下烧焦的尸体散发出恶臭且执行成本过高,1980年起,美国开始用注射取代电椅。截止2004年,美国仅有6个州使用电椅执行死刑。

    《绿里奇迹》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选在1932年的路易斯安那州,事实上,该州当时尚是法院执行死刑而不是监狱,执行死刑使用的是绞刑也不是电椅。但虚拟与现实的差别并不影响这部伟大作品通过对道德和司法的拷问扣响人类的灵魂和良知。

    当保罗提出自己愿冒坐牢风险放科菲逃走时,科菲拒绝了。保罗问:“当我大限之日,站在上帝面前接受审判时,他若问我为什么毁了他的神迹,我该怎么回答?”


剧照:保罗提议放走科菲
   
    科菲讲出愿意赴死的理由:“我累了,老板。我不想再像孤雁一样,我不想再过没有朋友的日子。我希望能有人告诉我,我要何去何从。我不想再看到丑陋的人性,我不想再每日承担全世界的痛苦。世上的痛苦实在太多,就像我脑中有无数玻璃片一样。”

    满足了科菲看平生第一部电影的愿望后,保罗等狱警把科菲送上电椅。临刑前,科菲没有和其他死囚一样被带上头套,因为他请求“别把我关在黑暗中,我怕黑”……

    即使“天使”科菲使用自己的超能力使狱警们相信他是无辜的,美国司法系统仍然循规蹈矩地运转着,将科菲送向死亡之地。

    德肖维茨在《法律创世纪》一书中,通过对十则圣经故事的探讨,从中寻找法律的起源,他诚恳地道出了人类面临的司法困境:“没有任何一个法律制度,能够保证完全不出现误判。” 因此,科菲之死成为人类无可逃避的命运。排除合理怀疑的终审判决只能因法定事由被司法改变,包含了信仰的神迹和其他外力干预是司法始终抵御的天敌。电影中,保罗提出自己愿冒坐牢风险放科菲逃走,并未假设使科菲免于死刑的其他途径,因为保罗知道,生效的死刑判决不会因“神迹”而改变。

    约翰.科菲作为上帝的“神迹”,被人类司法执行死刑。相比其他蒙冤者,科菲之死不啻为一道刺目的闪电,照穿了司法始终努力却永远无法完全照亮的夜空。司法权作为国家权力的一支,被充分尊重的同时,也被彻底检视:每一个冤魂都是被杀死的天使。人类在寻求正义的漫漫路途中,不得不接受,目前的司法可能是有史以来最好的司法,但更好的司法尚需不断追求的现实。任何法律制度都需要在法治与人治之间取得最适当的平衡。只有通过机制设计并付出昂贵的代价,同时接受有时不得不让有罪之人获得开释的现实,才能使冤案尽可能少发生。

    为了限制和减少死刑的适用,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起,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用一系列判例基本确定了死刑案件的两段式审理标准:定罪和量刑。首先排除一切合理怀疑判定被告人是否构成可适用死刑的罪名,然后考虑被告人是否有前科、一贯表现等各种情节判断死刑是否适用。死刑案件的程序性保障和审查标准日益严格,上诉救济程序耗时也越来越漫长,2010年,美国被执行死刑的囚犯,从最初被判处死刑到最终被执行死刑,在监狱内平均服刑近十五年;大量被判处死刑的囚犯获改判;1977年到2010年,最初被判处死刑的囚犯,只有15.7%最终被执行死刑。等待执行期间,有多名无辜者被释放,统计显示,1973年到2007年6月,美国有25个州124人从死囚牢房中获释。

    截止2012年,全世界共有148个国家用废除等各种方式停止了死刑适用。美国曾在1967年之后的十年间暂停执行死刑,但该暂停在1977年被放弃上诉自愿赴死的加里.吉尔摩尔打破。今天,死刑在美国一部分州已被废除,联邦和大部分州仍在适用,但适用条件越来越严苛,数量也越来越少。死刑存废问题的争议两方在美国至今仍尖锐对立。2019年3月,美国加州州长、民主党加文.纽森签署了加州暂停执行死刑的行政命令,特朗普总统当即在推特上表达了自己的不满。

    电影《绿里奇迹》结尾,科菲被执行死刑后,正、副狱监长保罗和布鲁托申请调离了死囚区,改为从事青少年管训工作。保罗和布鲁托都是好人,而“天使”科菲死于好人之手,无疑是令人悲伤的司法隐喻。
 
推荐书目:
    1.《当代美国死刑法律困境与探索》(美)科恩、唐哲、高进仁著
    2.《美国死刑法精解》(美)琳达.E.卡特、埃伦.S.克赖斯伯格、科斯特.W.豪尔著
    3.《法律创世纪》(美)埃伦.德肖维茨著
    4.《人类死刑大观》(法)马丁.莫内斯蒂埃著
    5.《欧洲死刑史:1200-1700》(德)彼得.舒斯特著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