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王甫律师-我辩护 >> 同道探讨 >> 浏览文章 内容

唐涛涛:人道主义:刘仁文的刑法情结

  点击:更新:2014/11/21 14:15:01    来源:共识网    作者:唐涛涛   

  10月的京城,天气已渐渐转凉,但刑法学者刘仁文的心中却反而增添了几分温馨。在刚刚过去的 9月,他的两本死刑著作双双获奖:2013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死刑的全球视野与中国语境》获中国刑法学会成立30周年优秀著作一等奖,2014年三联书店出版的《死刑的温度》则获新浪网致敬奖

 

    10月的京城,天气已渐渐转凉,但刑法学者刘仁文的心中却反而增添了几分温馨。在刚刚过去的 9月,他的两本死刑著作双双获奖:2013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死刑的全球视野与中国语境》获中国刑法学会成立30周年优秀著作一等奖,2014年三联书店出版的《死刑的温度》则获新浪网致敬奖。

 

  触摸《死刑的温度》,其精美的装帧让人顿觉美的享受;及至翻开《死刑的温度》,更是能让读者在书中寻觅出作者那浓浓的"人文"情怀。

 

  方圆律政:《死刑的温度》是一本什么样的书?

 

  刘仁文:《死刑的温度》是我多年来研究死刑的相关文章中带有随笔性的短文集。本书围绕世界死刑废除的趋势、中国死刑改革的历史和进展、死刑核准权、执行方式、相关制度的建设以及一些典型甚至有亲身体会的死刑案例,探讨了减少乃至废除死刑在中国的梦想和现实。全书放眼世界,立足中国,从事实描述和价值分析等多个角度论证了废除死刑的可能:国家通过善治和改良公共政策,可以不再依赖死刑而有效地治理社会;人类通过观念塑造和文化引导,可以超越冤冤相报的心理。温度》中,我希望将"人性化"的理念带给广大读者,以此引起对死刑的关注和反思。在书中我特别提到一个案例,就是4个中国小伙在南京因为抢劫将德国一家4口人杀害。此事在当地影响很是恶劣,大众乃至司法机关都主张判处其死刑,但是在庭审当日被害人母亲却向中国法官求情,希望宽恕几个凶手,不要判处他们死刑。这在中国是多么不可思议的事情啊,但在已经没有死刑的德国乃至欧洲却似乎是很自然的事。为什么?难道是我们不够文明吗?我觉得不是,而是我们传统的思维没有转变。

 

  方圆律政:据了解,我国研究死刑的书刊也有不少,那么您的这本书有哪些亮点?

 

  刘仁文:因为该书的主题是对死刑的研究,同时它的性质是随笔,所以该书试图将人文情怀和科学精神结合起来。不管是该书的代序《超越悲剧》,还是书中其他文章,都希望能让读者在通俗易懂中了解到我国乃至国际死刑改革的进程情况,从而为我国死刑的减少乃至废除提供启迪。

 

  这本书从2013年初开始酝酿,中间与三联书店的编辑反复切磋。应当说,在文章的取舍和篇目的编排上,我受到责任编辑鲍准的不少启发。以本书的序言为例,他建议我,由于里面的内容大多从理性的角度来谈,因此最好序言能从感性的角度来写,我采纳了他的意见,事实证明效果不错。

 

  书出版后,陆续有读者致电、致信给我,例如有一个读者在邮件中表示"前阵子读了您的那篇《超越悲剧》(指《死刑的温度》代序--编者注),实在太打动我了。之前也看过一些呼吁废除死刑的文字,但那些声音从来没能进入我内心,而您的这篇文章改变了我。"为什么?我觉得应是文章中的某些东西激发了他内心深处的那种悲悯和仁义。

 

  方圆律政:您为什么要出版这本《死刑的温度》?

 

  刘仁文:其实在出版《死刑的温度》之前,去年我还出版了其姊妹篇《死刑的全球视野与中国语境》,后者最近也获了个奖。我对死刑问题的研究已经持续了十多年。从1996年开始,我就陆续在报纸以及杂志上发表关于死刑的文章,至今已有18年。在这期间,我看到了国际上废除死刑的国家不断增多,目前已达150多个。这些国家并没有因为废除死刑而产生社会动荡,据此,我坚信我国也应逐步走上削减乃至废除死刑的道路。2013年,我把这些年来研究死刑的大小文章整理在一起,分别辑成《死刑的全球视野与中国语境》和《死刑的温度》两书。前者主要是面向法学圈,后者则面向法学圈之外的知识界。

 

  方圆律政:在创作本书过程中有哪些困难和收获?

 

  刘仁文:因为该书的文章是我多年以来所写的随笔,目前随着世界上废除死刑的国家越来越多,并且我国死刑改革也在多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我曾经的某些主张已在新的立法中得到体现,如2007年最高人民法院收回死刑核准权、2011年死刑罪名从过去的68个减少到55个等等。这样本书的内容就与当前国内外的死刑现状出现了一些不一致的地方。所以在整理该书书稿时我也很是纠结,要不要对原文进行修改,最终我还是决定不做修改(但是做了相关说明),因为每一篇文章都是我在一个特定时间内对死刑的研究得出的感悟。也许保持原样读起来更有历史感。

 

  如果要问创作和出版本书的收获,我想首先是把自己过去十多年来的死刑研究成果系统地梳理了一下,也算是一个小结;其次,发现还有很多问题值得研究,为下一步继续研究死刑打下了基础;当然,通过这种系统梳理,我在明显看到近年来我国死刑改革所取得的巨大进步的同时,也更加意识到与国际上相比我国进一步削减死刑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方圆律政:接下来您还会继续研究死刑并出版关于死刑的书吗?

 

  刘仁文:会的。通过以前的研究我发现,我国对待死刑要走几个步骤,第一步,是影响民众对死刑的态度,现在绝对多数民众对死刑还是认为理所当然,所以我希望继续唤起民众对死刑理性的认识,改变那种简单的"杀人偿命"思维;第二步,就是在民众对死刑的态度更加宽容后,我们要落实到操作层面,思考如何减少死刑、减少哪些死刑、减少死刑后如何有效解决受害人家属和施暴者之间的矛盾等。也许,穷其一生,我将为了这一事业而去努力和奔波。假如有一天,我的这些著作沦为废纸,我也不会感到惋惜,我只会为死刑这一血腥的治理手段退出历史舞台而欣慰和感动--因为我坚信,一个少用甚至不用死刑的国家,对于民众而言,更具亲和力。

 

  具体到出版死刑的书,我近期有以下两个计划:一是出版一本以死刑为专题的演讲集,因为这些年我先后在国内外数十所大学作过以死刑为主题的演讲,积累了一批讲稿;二是我主持的一个以"国家治理与死刑改革"为题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项目将于11月22日召开全国性的学术研讨会,会后将出版一本论文集。

 


声明:凡注明来自“我辩护”文章的,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原文链接。本网站作为互联网言论交流平台,所刊发文章并不代表本站立场。
返回首页
网友评论:
王甫简介更多>>
  北京新邦律师事务所创始合伙人、主任。以办理重大疑难复杂刑事案件见长。曾为多起在海内外有重大影响的刑事案件当事人进行辩护,所经办案件常因典型、疑难、效果显著而为各大媒体广泛报道。

  长期关注公民隐私权,在业界率先呼吁国家隐私权立法。崇尚知行合一,追求司法公正,曾为东方早报、腾讯新闻、界面新闻等媒体撰写评论。曾多次接受中国青年报、南方周末、澎湃新闻、法国国家电视一台、日本经济新闻等国内外媒体的采访或专访。
经典案例更多>>

报社社长当庭举报市纪委书记2017-04-24

让阳光照进法庭——河北王文军等涉嫌黑社会性质组织罪2016-01-15

【重磅】华北“鸽王”为何被打成“黑社会”?(四)2016-01-10

【重磅】华北“鸽王”为何被打成“黑社会”?(三)2016-01-08

《重磅》揭密公安“打黑”造案术2016-01-06

《重磅》华北“鸽王”为何被打成“黑社会”?2016-01-04

孙某某四亿元盗窃案北京市二中院一审判决书2015-12-12

杨金柱:孙某某四亿元盗窃案起诉书2015-12-10

广州日报原社长戴玉庆受贿案今二审开庭求判无罪2015-12-05

王甫评论更多>>

王甫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谈司律不当交往问题2021-03-03

王甫接受澎湃新闻采访谈监狱发明减刑问题2021-03-03

王甫接受澎湃新闻采访谈酒驾碰瓷敲诈问题2021-03-03

王甫就监狱监管手机等违禁品问题接受澎湃新闻采访2021-03-03

律师为谁辩护2019-08-12

最高法未确认赵志红为“呼格案”真凶,疑罪从无原则值得2019-08-02

王甫就被告人无受审能力终止审理向澎湃新闻发表观点2019-07-27

王甫向澎湃新闻评论“不退28万彩礼一家7口被杀”一事2019-07-27

王甫向澎湃新闻就犯罪未遂的累犯问题进行解读2019-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