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王甫律师-我辩护 >> 聚焦法治 >> 浏览文章 内容

谌洪果:正义需要那一瞬间的迟疑

  点击:更新:2014/1/9 20:02:58    来源:腾讯大家    作者:谌洪果   

  我对那种带着政治正确及道德优势来反对死刑的声音感到不满,同时,我对民意中动辄无节制喊打喊杀的暴戾喧嚣也深为忧虑,这就促使我从更为客观冷静的视角,来认真审视死刑问题本身的复杂性

谌洪果:正义需要那一瞬间的迟疑

 

  我对死刑存废问题的看法,有一个变化的过程。最初我也认为死刑天经地义,杀人偿命,有什么好争论的,尤其对那些凶残之极的罪犯,更应该杀之而后快。及至后来,耳濡目染各种学理观点,我逐渐接受并开始传讲废除死刑这一文明人道立场。但最近两年,我对那种带着政治正确及道德优势来反对死刑的声音感到不满,同时,我对民意中动辄无节制喊打喊杀的暴戾喧嚣也深为忧虑,这就促使我从更为客观冷静的视角,来认真审视死刑问题本身的复杂性。

  正义常常不是非此即彼、非黑即白的,如果真想找到正义的出路,我们就不能执着于自己的正确或对方的错误。就死刑所涉及的那些罪案而言,必须承认一个严峻的事实,那就是它给当事人造成了很难抚平的伤害。死刑存废问题在学界和民意之间所存在的巨大裂痕,本身也反映甚至加剧了这种似乎不可调和的创伤。如果为了所谓的正义,而使社会精神陷入崩溃绝望的状态,那么这种正义只能让人们望而却步、退避三舍。

  因此,在死刑存废问题上,离不开换位思考和同情的理解。废除死刑的主张有时过分注重被告的教育人格、成长环境等缺陷,有意无意地淡化罪行本身的残酷性。他们把过多的关怀给予作恶者,以至于形成某种文明高尚的自我良好感觉,而忽略了对受害方情感应有的尊重。其结果是正义的流产。反之,那些强烈要求保留死刑的呼声,却往往沉浸在自己的伤痛里,陷入了无以自拔的仇恨深渊。他们眼中的凶犯就是罪无可赦的恶魔。然而,当他们不再把罪犯当作人来看待时,殊不知自己与作恶者秉持的已是同样的杀人逻辑。这就造成了正义的盲目。

  如何避免执其一端,互相攻讦?如何既不让正义流产,又不至于在正义激情的驱使下变得盲目偏狭?台湾社会活动家张娟芬女士的《杀戮的艰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3月)一书,为我们理性思考死刑与正义的关系,提供了某种更具悲悯情怀也更加明见通达的进路。她提醒我们,在死刑问题上,争论双方早已失去了心平气和讨论问题的氛围,错过了“一个友善而开阔的思考空间”。本来死刑的存废之所以成为问题,恰是因为大家对生命尊严尚存的那种可贵的敬畏之心。可惜的是,由于论战者过于情绪化或道德化,没有耐心,不愿倾听,便都显露出某种居高临下、根本容不下对方的正义姿态。

  所以,当我们要么义正词严,要么义愤填膺的时候;当我们因向往正义,而让死刑成为最大的诱惑的时候,最好能“停下来,想一想”。张娟芬问道,如果一个你最讨厌的罪犯,戴上手铐脚镣,毫无还手之力,落在了你的手中,那时,你会不会杀他?她说,至少在那一刻,我会犹豫一下。而正是那一瞬间的犹豫,才绽放弥足珍贵的人性价值。我不由得记起有一年我的办公室被盗,其中一个移动硬盘的丢失尤令我痛惜,里面存有我辛苦搜集的各种有关宽恕问题的资料。当时我最真实的想法是,要是抓住了窃贼,我要亲自剁了他的手。但是,回头想想,假如这个罪犯就在我面前,我有任何权利处置他,我能下得了手吗?我想肯定不能,不仅因为没有必要,而且因为我那不忍的心。

  复仇的本能是无节制的,也是具有伸缩弹性的。曾经,盗窃犯可以被活活烧死;曾经,对死囚要大卸八块才能解恨,但今天,经济犯罪取消死刑已成为更大的共识,而注射等更为人道的死刑执行方式就能让受害方和公众满足。很多罪犯的确可恶,毫无忏悔,无可救药,但我们能否因此就要和他一样?和他一样以自我为中心,和他一样草菅人命,和他一样用仇恨喂养仇恨?我们爱人,不一定是因为被爱;我们原谅一个人,也不一定因为这个人值得原谅。生命伦理和尊严的事情,怎能进行一对一的换算呢?

  正是基于这样的警醒,本书中张娟芬讲述的一个故事才让我大为震动。一个即将被处死的死刑犯,申请一个摄影记者来留影。摄影记者在拍照过程中发现了案情有一些疑点,跑去找检察官。没想到检察官极为急躁根本不想知道真相,她激动地痛陈罪犯是多么凶残,越快结果他越好。摄影记者最后冷冷地说:“我见过他了。但是,你更令我害怕。”这就是不自知的恶的可怕,它助长着社会的暴力气息;它在为死刑正当化的同时,也让以死刑为名义的正义陷入恶性循环的死结。

  我们因此需要走出思维的牢笼,怀着那一点点的犹豫和疑惑,从外在的正义权衡转向内在的正义审视,以便向人类的文明交代,以便从痛苦中学习并提升人性的境界。张娟芬强调:“我的论点不是生命的可贵,我的论点是杀戮的艰难。惟其如此,我们才保住了好人与坏人之间,那一点点的差别。”是的,我们迫切需要的,就是那一点点的差别。

  拷问死刑,当然不是无原则地原谅和矫情;爱与宽恕,显然也并非忽视正义责任的追究。恰恰相反,“证明此路不通,也是一条出路”,当人们意识到死刑不仅不能解决问题、死刑本身就是问题;当人们意识到死刑废除是早晚都得迈出的重大一步,也许,到那时,我们才会更加用心用力地思考科学公正合理的刑事政策,对现有的刑期、假释、狱政管理等制度进行全面的检讨和重建,以实现制度关怀和人性关怀的良好结合。事实上,今天反对废除死刑呼声中的一个很重要理由,就是对司法不公之状况的极不信任。

  我们虽是旧时代的产儿,却必然要走向可以改进的未来。然而,在有限而复杂的制度面前,在一切人类文明的累积传承中,我们都无法痛痛快快、一刀两断。负重前行,创造幸福,这本是生命的意义所在。无论如何,都要明白自身的缺陷,都得对生命有所敬畏,都必须知道“爱上加爱,恨上加恨”的道理。怨气和戾气从来不是出路,只有理性、尊重、宽容和爱的精神才能让人崛起。

  原文链接:http://dajia.qq.com/blog/358838076032524


声明:凡注明来自“我辩护”文章的,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原文链接。本网站作为互联网言论交流平台,所刊发文章并不代表本站立场。
返回首页
网友评论:
王甫简介更多>>
  北京新邦律师事务所创始合伙人、主任。以办理重大疑难复杂刑事案件见长。曾为多起在海内外有重大影响的刑事案件当事人进行辩护,所经办案件常因典型、疑难、效果显著而为各大媒体广泛报道。

  长期关注公民隐私权,在业界率先呼吁国家隐私权立法。崇尚知行合一,追求司法公正,曾为东方早报、腾讯新闻、界面新闻等媒体撰写评论。曾多次接受中国青年报、南方周末、澎湃新闻、法国国家电视一台、日本经济新闻等国内外媒体的采访或专访。
经典案例更多>>

报社社长当庭举报市纪委书记2017-04-24

让阳光照进法庭——河北王文军等涉嫌黑社会性质组织罪2016-01-15

【重磅】华北“鸽王”为何被打成“黑社会”?(四)2016-01-10

【重磅】华北“鸽王”为何被打成“黑社会”?(三)2016-01-08

《重磅》揭密公安“打黑”造案术2016-01-06

《重磅》华北“鸽王”为何被打成“黑社会”?2016-01-04

孙某某四亿元盗窃案北京市二中院一审判决书2015-12-12

杨金柱:孙某某四亿元盗窃案起诉书2015-12-10

广州日报原社长戴玉庆受贿案今二审开庭求判无罪2015-12-05

王甫评论更多>>

王甫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谈司律不当交往问题2021-03-03

王甫接受澎湃新闻采访谈监狱发明减刑问题2021-03-03

王甫接受澎湃新闻采访谈酒驾碰瓷敲诈问题2021-03-03

王甫就监狱监管手机等违禁品问题接受澎湃新闻采访2021-03-03

律师为谁辩护2019-08-12

最高法未确认赵志红为“呼格案”真凶,疑罪从无原则值得2019-08-02

王甫就被告人无受审能力终止审理向澎湃新闻发表观点2019-07-27

王甫向澎湃新闻评论“不退28万彩礼一家7口被杀”一事2019-07-27

王甫向澎湃新闻就犯罪未遂的累犯问题进行解读2019-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