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甫律师_我辩护

济之均:法院,你为什么要壁垒森严?

 

    经过安检,当事人从审判楼鱼贯而入,被导诉员分流到该去之地。有当事人找某法官,诉导员:有事打电话,办公楼不能进。某信访人要求见院长,诉导员:进不去,有事给我说。好说话的,嘟囔一声:什么破法院,连人都不能见!也就过去了,不好说话的,什么情况都有,有的甚至骂声连天,引来不明就里的人群侧目。

 

   过去的法院,是开放式的,办公办案一体,找人的,送快件的,办事的,开庭的,办公的,检查的……络绎不绝,那真叫热闹,尤其来上几个相互对骂的,甚至对法院不满的,那就更不用说了,你想安心办公,那可能吗?到了新千年前后,法院实行三区分离,将办公、办案、生活区分别隔离,并迅速被法院推广,法官们被囿于一隅,过着办公室到审判庭两点一线的重复生活,当然,要经过一道或数道只有法官才能打开的门,整个办公大楼瞬间安静下来。

 

   为什么这么做?当然,这里边有多重因素,避免相互干扰,这是主要考虑。法院的安定,法官的安全,这也是不得不考虑的问题,因为多地法院发生针对法官的极端事件,不得不让领导下决心实行办公办案的分离。当然,避免法官与当事人密切接触,还能提升法院的威严感,尽可能避免法官办“三案”,这不能不说,也是考量之一。可以说,法院实行多区分离,即是工作需要,也是现实所迫。

 

    法院是国家机器,过去属于专政机关,多少带有半军事化的意味,有自己的“武装力量” ▁法警,也有自己的枪库,当然,枪支早已上交,实行了统一管理。在敞门办公的年代,外观毫无威严感的法院,在大家的心目中,还是很威严的。你一声自豪地亮相:我是法院的。马上让人不敢怠慢。甚至姑娘择偶,也对法院情有独钟。有一次,本人曾亲自听到几个女孩子的对话,“你找什么样的对象?”,“公检法的,有安全感。”,另一个:“俺也这么想。”听得心里美滋滋的,自豪感油然而生。即便在餐桌上,当有朋友介绍你是法院的,马上让人肃然起敬,有时还咨询你很多法律方面的问题,仿佛你就是不可慢待的主角。客观地说,多年来,随着法院狠抓案件质量,加强审判监督,严格错案追究,案件质量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办案模式,也由过去的粗放型,转变为现在的精细化管理。目前,大部分案件的庭审,你可以网上观看现场直播,绝大部分案卷,也可以足不出户,网上查阅,司法公开的步伐,让你不敢想像。为提高司法公信力,法院想足了办法,以公开促公正,以期扭转司法公信力不坚的尴尬局面。但是,在目前,貌似很威严的法院,反而让人感觉不那么威严了。何故?

 

   应该说,群众对法院工作的不满,造成司法公信力的不举,有多层次的原因。

 

 

 


精彩推荐